教育资讯

在厦门读民办小学,怎么上初中?

教育资讯 2020/9/11 9:42:56

在厦门读民办小学,怎么上初中?

在厦门读民办小学,怎么上初中?

 

上次有不少家长来电咨询问:在厦门读民办小学,怎么上初中?能不能进公办初中?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在厦门读民办小学如何升初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办小升初一般只有三个办法!

1、派位(公办初中&实力较强的民办)、教育局统筹

2、直升初中部

3、自己找民办初中

派位:首先当然是希望能够获得派位的机会,那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呢?一般是由学校推荐,获得推荐资格的民办小学毕业生可参加电脑派位,学生在报名时选择一个就近派位片区,由电脑根据学生选报片区进行派位,若选报片区超出计划数,则由随机派入其他片区。

直升初中:有些民办小学是有初中部的,所以可以直接升校内的初中部。

自己找民办初中:如果上面两个均不符合的话,就只能自己找民办初中了。

下面来看看厦门各区民办小学升初中方案!

思明和湖里区

民办小学毕业生获得推荐资格的民办小学毕业生可参加电脑派位,学生在报名时选择一个派位片区,由电脑根据学生选报片区进行派位,若选报片区超出计划数,则随机派入其他片区。

1.推荐条件

在思明区、湖里区的民办小学实际就读并于六年级下学期开学(2018年2月26日)前具备正式学籍的应届毕业生,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应符合以下条件:

①学生本人及其父(母)在思明区、湖里区实际居住两年(含两年)以上。

②学生父(母)在厦务工两年(含两年)以上。

③学生父(母)按照规定参加我市社会保险,近两个年度在厦门缴交社会保险。

2.学位安排

第4片区安排50个学位,第5片区安排120个学位,第6片区安排50个学位,第8片区安排130个学位,第9片区安排650个学位,第11片区安排30个学位,第12片区安排170个学位,第14片区安排150个学位,第16片区安排50个学位,第17片区安排70个学位,第19片区安排210个学位,第20片区安排60个学位,第21片区安排60个学位,共1800个学位用于招收符合推荐条件的学生。

3.推荐办法

思明区民办小学可推荐666名、湖里区民办小学可推荐1134名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参加派位。

具体推荐办法由思明、湖里区教育局制定,推荐过程应公开、透明,确保公正。推荐办法应报市教育局备案。

4.注意事项

思明区民办小学取得推荐资格的学生参加第4、5、6、8、9片区的电脑派位;湖里区民办小学取得推荐资格的学生参加第9、11、12、14、16、17、19、20和21片区的电脑派位。

获得推荐资格的民办小学毕业生,应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体检表等相关材料,填写报名表。报名材料由区教育局审核后送市教育局核准。此类学生参加本市思明湖里片区初招电脑派位后,不得改变派位结果。

海沧区

在海沧区民办小学就读并具备正式学籍的非本区户籍小学毕业生,获得推荐资格的民办小学毕业生可参加电脑派位。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通知》(厦府办〔2010〕292号)精神,推荐条件为:

(1)学生本人及其父(母)在海沧区实际居住两年(含两年)以上。

(2)学生父(母)在厦务工两年(含两年)以上。

(3)学生父(母)按照规定参加我市社会保险,近两个个年度在厦门缴交社会保险费。

以上3个条件须同时具备。

作为过渡,2018年民办在籍非本区户籍小学毕业生,上述三个条件具体年限为一年(2017年9月起算)。

推荐资格需经公示,由区招办安排。

符合上述推荐条件的,将通过电脑随机摇号派位方式升入我区尚有余位的公办初中。符合上述推荐条件但未被摇号派位录取的,以及不符合上述推荐条件的,应及时回原籍报名升学。

电脑摇号派位拟于6月21日进行,派位结果需经公示,由区招办安排。

派位中如有双胞胎或多胞胎子女的,家长需在6月6日前向毕业小学提交书面申请捆绑派位(捆绑派位指的是两个孩子可能派到同一所学校,也可能未派上任何学校)。

民办学校有正式学籍的毕业生,6月6日前户籍迁入海沧区的,可参照跨片区申请,提交相关申请资料,申请在户籍所在片区升学;在海沧区内购房,但学生户籍无法及时迁入的,可参照提出跨片区申请,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到尚有空余学位的初中。

同安区

在同安区公(民)办学校就读的非本区户籍小学毕业学生可就近申请入读居住地片区中学,(第二外国语学校因学位紧张原则上不招收非本区户籍小学毕业学生,符合跨片区申请条件的除外)。片区中学因学位紧张无法全部接收时,优先接收监护人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的①随迁子女父亲(母亲)在同安区务工满1年(含1年)以上,且目前仍在同安区务工;②随迁子女父亲(母亲)在厦门市连续暂住1年(含1年)以上,且目前在同安区暂住;③随迁子女父亲(母亲)*近2年参加我市社会保险年限累计达1年(含1年)以上的毕业生。在大同、祥平街道公(民)办学校就读的非本区户籍小学毕业生要服从调配,到包括莲花、洪塘、五显、汀溪、新民、西柯等镇和竹坝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中学就读。

永红小学、育青小学要加大宣传力度,尽量动员本校毕业生到上述各镇、场(开发区)有寄宿条件的中学就读。

选择升入民办中学的小学毕业生,初中阶段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学或借读到本市公办中学。初中阶段有借读经历的学生,不具有定向生、高中特长招生及保送本校高中的资格。非本市户籍学生升入我市初中,毕业后如报考我市普通高中,应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我市初中学校正式学籍且在学籍所在校有三年完整学习经历。

(2)在厦就读初中期间,其父(母)在厦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二项都应满三年。

(3)在2018年9月1日前在我市缴纳社会保险直至初中毕业。

(4)区特殊教育学校

区特校小学毕业班学生,未取得毕业资格的允许继续留校就读;已取得毕业资格的可继续留在本校或到市特教学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集美区

在集美区合法民办小学实际就读并于六年级下学期开学(2018年2月26日)前具备正式学籍的本市户籍应届毕业生以及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可推荐参加电脑派位升入公办中学。

①推荐条件:

在英贤、康德、杏美、安仁四所民办小学就读的,身体健康、品德合格,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能适应公办中学的学习生活,在集美有生活基础,学习、生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走读条件,能坚持在我区公办中学学习至初中毕业的本市户籍应届毕业生以及父(母)亲在我区居(暂)住并且目前仍在厦务工并参加我市社会保险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应届毕业生。

符合下列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推荐参加派位:

A.学生本人及其父(母)目前在集美区居(暂)住,且实际居住一年(含一年)以上。

B.学生父(母)在厦务工一年(含一年)以上。

C.学生父(母)按照规定参加我市社会保险,近一年度在厦门缴交社会保险费。

上述三个条件年限从2017年6月起算,允许中断累计不超过3个月。

根据全区初中空学位数,今年共有728个学位提供给上述四所民办学校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如符合上述条件人数超过全区空学位数的,原则上先按社保缴交累计年限从高到低排序,社保计算截止2018年5月31日(补缴、中断月份不计入),同序情况下再按居(暂)住累计年限排序。如父母双方都符合基本条件的情况下,由家长自行选择一方参与排序。全区民办小学毕业生按上述规则排序后,前728名再按毕业小学所属片区(具体见附表),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升入片区尚有空学位的公办初中,未能推荐参加派位的,应尽早回原户籍地升学。

②报名要求:

获得派位资格的民办小学毕业生,应持义务教育情况登记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体检表等相关材料,填写《非本市常住户口小学毕业生要求在集美升学申请表》,向现就读学校提出申请,按照上述派位划片政策,填报《报名表》。

此类学生参加电脑派位后,原则上不再转回户籍所在地就学,也不改变派位结果。

双胞胎或多胞胎子女经申请并报区招生办核准,可捆绑派位。但必须在报名时提交书面申请并出示出生证原件、复印件,报区招生办备案。双胞胎子女若申请捆绑派位则两(多)名儿童共用一个派位号。

各民办学校要根据文件精神,认真审核报名材料,确定参与派位学生名单,于6月10日前报区教育局、区招生办备案后张榜公示五天,如有发现材料信息不属实,弄虚作假,一律取消其参加派位资格。

各中学录取的新生花名册一式二份(区招生办一份,学校存底一份),在区招生办审核盖章后,方可下发录取通知书。

严格执行初一年新生报到时间。各中小学必须认真做好组织新生报名工作。各中学初一年新生报到时间全区统一为 7 月11日,届时将由毕业小学及时组织毕业生到录取中学集中报到并办理相关交接手续,报到时各中学应及时书面通知新生监护人关于我市*新中考政策,并收取回执,根据市教育局统一要求,及时进行电脑编班。7月12日各直属校、中心校、民办校向教育科、区招生办书面上报组织毕业生到片区中学报到情况。

有朋友会问翔安区呢?翔安区好像没有民办小学哦!而且翔安区公办小学学位充足,只要积分报名,就有公办小学读哦!


声明:为促进国家民办教育事业发展,本站公益提供咨询服务!本站所涉及的文字和图片仅供广大市民及学员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厦门2023年民办初中招生规定
·2023年厦门民办初中招生规定
·厦门市直属学校有哪些?(小学、初中、中职、民办)
·2023年春季插班生转学政策(湖里区文心民办小学)
·厦门海沧区民办幼儿园名录
·厦门思明区民办幼儿园名录
·厦门湖里区民办幼儿园名录
·厦门翔安区民办幼儿园名录
·厦门集美区民办幼儿园名录
·厦门同安区民办幼儿园名录

上一条:2023年国考网上报名确认及准考证下载打印入口

下一条:厦门招聘退休教师报名条件,如何报名